学校主页  /  学院主页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搜索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支部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工党建 >> 学习园地 >> 正文
印包学院党建学习资料第十四期
发布时间:2022/04/27  作者:  点击数:[ ]


党建学习参考资料


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党委   第十四期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今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勇创佳绩。经过精心筹备,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也一定能办好刚刚开幕的冬残奥会。

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尊重市场规律,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加强科普工作。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约集约用地。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六)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结构,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支持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加快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支持棉花、甘蔗等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积极利用外资。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和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促进医防协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用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严厉打击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各位代表!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愧于人民公仆称号。

应对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坚决纠治任性用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坚决严肃处理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问题。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防止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持续为基层减负。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支持广大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发展业绩。

各位代表!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共创新的辉煌。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扣牢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深化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快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军队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各位代表!

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港澳防控疫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共创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

各位代表!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刘德安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总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去年12月,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党史学习教育的显著成效和重大成果,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重要遵循。王沪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成效、经验做法,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出部署。2月18日,刘国中书记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持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下来,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刚才,李建竹同志通报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一年来,在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下,在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二巡回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要求,坚持示范引领和全面覆盖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统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各工作组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积极创新工作举措,高标准落实各项要求,努力打造特色亮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求实、务实、扎实,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从学习教育中获得启迪、增长智慧、汲取力量,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高标准开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有力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以来,总书记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庆祝建党百年、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统筹考虑、一体部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育的重要论述,把在贯通历史与现实中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主线,把“全心全意办实事,砥砺奋进开新局”作为最大特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效推进。这里,我结合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作以简要回顾。

去年2月,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我们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召开学校动员大会进行部署。我们突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扎实搞好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培训、专题党课等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推进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落地落实。我们深入挖掘党史资源,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峰论坛、“庆祝建党100周年与科技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

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比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全校师生及时通过各种方式收看大会直播,大家深受鼓舞,无比激动。我们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天下午即开展校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随后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动员会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制度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实落细。我们举办向“七一”勋章获得者、“两优一先”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代表座谈会和文艺晚会,“讴歌百年风华,弘扬中国精神”红色主题展览,“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斗之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11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党的历史的科学认识、基本观点、重大结论。我们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从学习培训、新闻宣传、理论研究阐释等方面系统推进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全体校领导带头到分管部门、联系学院和支部宣传宣讲、深入调研,带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迅速兴起高潮。校党委出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中,从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的成绩经验中,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和实际效果上。

特别是去年9月,总书记再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工作,出席十四运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期间,专门到杨家沟革命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地,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强调“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把学习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引导全校上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来展开,始终紧跟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来推进,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深化,在知行合一中持续走实,实现了抓住主题和把握节点相结合,覆盖党员和面向师生相贯通,教育党员和惠及群众相促进,继承传统和突出创新相融合,以立为本和立破并举相统一。

二、坚持高质量落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坚定历史自信、更好走向未来的广泛动员,是一次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保持生机活力的成功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是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坚定信仰,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的道理。我们把明理作为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把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放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校领导班子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核心内容,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1次、专题研讨4次、外出学习考察2次,通过多种形式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读精读指定学习材料,重读红色经典,追寻红色足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和研究阐释,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四史”答题,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党委打造“党史必修课”“红色家书诵读”“画说党史”等系列品牌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党委推出“精神的力量”“党史小故事”系列微视频,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分层分类分阶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个十百千万”行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办“材心向党”系列活动,理学院党委、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体育继教党总支、高科学院党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带头讲党史”“红色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自觉性,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大家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越学越觉得信念坚定,越学越觉得充满力量。

二是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核心力量,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核心就是力量,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未来。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本质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教育、党性教育。我们把学党史融入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召开三会一课、举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深化对做到“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校领导班子旗帜鲜明讲政治,对总书记要求、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及时研究贯彻措施,确保各项要求在学校落实落细落地,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紧扣国家发展大势,组织党员干部在看成就、看变化、看发展中增强对总书记的衷心爱戴之情。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委以“百年+专题”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特别是“重走长征路”活动,参与师生近万人,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党委开展“纸短情长——绘色绘影讲百年党史”文创作品展, 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举办“师生心向党”红色设计作品展,图书馆党总支举办“红色图书推介”“微党课”等主题活动,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开展“家国情怀——师生诵党史”系列活动,离退休职工党委组建“五老”宣讲团,面向师生开展党史宣讲40余场,子校党总支举办《英雄史诗》大型红色主题舞台剧,等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受到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了提高。大家表示,总书记是全党的“顶梁柱”、人民的“主心骨”,我们不仅要从灵魂深处绝对忠诚,而且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延展和深化,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践行和弘扬。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有获得感。校领导班子将办实事成效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关键,及时公布班子和个人办实事《项目清单》,并建立督查督办、销号管理等机制,确保各项实事任务都能够落得实、有成效,真正把师生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各级党组织紧扣师生诉求,梳理清单项目390个,把师生的“问题清单”变为干部的“履职清单”,涌现出机关党委“结对共建”“一张表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学党史·集心愿·办实事”,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积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好做法。特别是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抗击前所未有的严重疫情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不但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我们党和广大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不少师生反映,多年没有解决的事情现在有人去办了,也因为办实事,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四是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是砥砺斗争意志、激发奋斗精神的过程。我们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身上汲取丰富营养,增添精神动力。校领导班子带头到八办纪念馆、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地开展专题学习,感悟党艰苦创业、拼搏奋进的顽强意志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坚韧斗志。校属各部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坚持学史力行,主动担当作为。后勤处扎实做好校园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完成校园环境、学生宿舍食堂等30多项维修改造和装修升级项目;实验室管理处克服困难,暑期加班加点完成近300间智慧教室建设;防控办(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牵头组织39轮、60余万人次核酸检测,精细做好防控措施,确保校园内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圆满完成了“学生寒假返乡大会战”;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分别牵头,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全力营造向上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工作成效明显;研究生院紧抓机遇,2个工程博士点和1个理学博士点申报成功;教务处精心谋划,推动12个专业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事处在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获得历史性突破;科技处、技术研究院在国家基金、成果转化方面成绩突出;校团委组织1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和演员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贡献力量,学校荣获“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支持单位”“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国内合作与校友处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多方联系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通过各种方式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抗击疫情。还有许多师生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事情,前面专门发了通报,这里不再一一点出。

全校上下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了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破解工作堵点难点,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大家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比以前更强了,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强了,快马加鞭往前赶的干劲更足了。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完全正确、深得人心。

三、坚持高站位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的百年历史,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不断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荣光。

第一,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引,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秘诀。我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效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正确领会,学校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贯通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展开,全面、准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工作落实成效来评价、来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第二,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矢志不渝践行为民初心。总书记号召全党,“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我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是要始终牢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心中时刻装着师生,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为师生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是否有利于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师生制度,畅通听取意见建议渠道,做到“师生所盼,我必行之”。要健全“我为师生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解决、精准施策。针对“急”的问题,要坚持快速响应、即知即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针对“难”的问题,要坚持专班推进、合力共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愁”的问题,要坚持提级办理、密集推进,做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竿子插到底;针对“盼”的问题,要坚持创新机制、改革破局,做到登高望远谋发展、脚踏实地闯新路。

第三,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担当作为开创发展新局。总书记强调,“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我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是要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继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宏伟蓝图和学校“建设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用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内涵和特色发展思路,广泛拓展办学资源,科学安排各项投入,坚持以本为本,注重学科引领和科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巩固和提升办学特色,加快推进一流建设。

第四,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告诫我们,“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我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础工作扎实、基层工作落实,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另外,经与省委巡回指导组沟通,校党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将于3月2日召开,各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下来也要按照要求认真准备,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自我革命要求充分体现到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上。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要求“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好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常修课,经常用党史滋养初心、振奋精神。要以三会一课、思政课、互联网新媒体等为载体,抓好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校上下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同志们,学习党的历史永无止境,为党的事业奋斗永无止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跟核心、万众一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深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校长刘云贺在2022年学校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学校党委安排,我代表学校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锐意改革攻坚,聚力内涵发展,全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用实干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大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统筹推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引培、疫情防控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这一年,我们构筑起了大思政工作格局;顺利完成了10余个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改造建成了282间智慧教室;实现了院士和杰青“零”突破;“互联网+”大赛首获金奖、“挑战杯”大赛首获特等奖,取得参赛以来最好成绩;新增2个工程博士点和1个理学博士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无一人感染”的伟大胜利;教学科研硕果累累,获得教学方面奖励100余项,获得科研方面奖励80余项,各项奖励和荣誉中有7项位列在陕高校第一、6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支持单位”“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0余个,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体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全力配合省委巡视,认真做好巡视自查迎检和相关专项整改“回头看”。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制定“1+4+N”的三级学习教育体系和“周报、通报、例会”制度,大力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推动382件民生实事件件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官网、《陕西日报》、上级《简报》多次报道我校特色做法。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制,修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阵地管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在曲江校区建立融媒体中心,与人民网、西部网、搜狐网等媒体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多措并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举办“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140余项,在全校营造了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深入开展,5个基层党组织被推荐参加第三批全国、全省党建“双创”评选,1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实政治巡察,梳理出557个廉政风险点,与304名处级以上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成果持续巩固,连续4年获评“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连续6年在全省联县包村扶贫考核工作获评“优秀”等次。

(二)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完善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持续提升办会效率质量,加强决策事项督办力度,有效保障了集体决策精准推进、有效落实。从严从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协助完成3名校领导推荐、考察、任职及2名校领导试用期满考察等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持续深化“一章八制”体系建设和规范化文件“废改立”工作。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校院管理改革、考核评价改革、绩效分配改革,不断细化“三定”方案,推动后勤保障、安全保卫、人事、校友、实验室管理处、资产与招标管理处等党政机构改革平稳落地。高标准高质量落实编制工作任务,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于2021年年底发布。召开九届二次教代会、第十五次学代会暨研代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校友以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离退休教师孙龙韬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积极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疫情防控成果有效巩固

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各项要求,层层压实责任,优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完善各类防控方案和预案,进一步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和“多级联动、全员参与”的网格化防控体系。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的精准管控能力,累计召开疫情防控各类会议50余次,撰写工作日志100余万字,上报疫情数据600余份。去年12月份疫情暴发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心系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捐款捐物、支援慰问,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医护队冲锋向前、逆行担当,学校组织开展了39轮、60余万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人员300余人,有效处置应急突发事件450余起,先后打赢了“研究生考试攻坚战”“学生寒假返乡大会战”,校园内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取得了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

(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大力推进专业建设,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新增材料物理、车辆工程2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新增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专业评估。二是大力推进课程建设,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3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7门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三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入选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5项,获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在陕高校第四;5项省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获评“优秀”等次,优秀率位居在陕高校第一。四是大力推进教材建设,获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9部、专著立项2部、研究基地1个。五是大力推进课堂改革,1人荣获全国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入选陕西省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2项,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项;学校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位居在陕高校第一。

(五)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

一是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育人新模式,立项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和54个特色项目,表彰一批“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本科招生工作连续9年保持省属非211高校第一。二是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获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研究生招生较去年增长7.5%,2022年报考人数和增幅创历史新高。导师数量持续增长,新增硕导60人、博导21人、企业导师188人。积极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获得国家奖37项、省级奖40项。三是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签署和续签合作协议10项,培育学生交流项目30多项,招收国际学生14名,先后获批各类省部引智基地建设项目、外专项目、中外人文交流项目等11项,获得资助214.2万元。

(六)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学科建设取得喜人成绩,新增土木水利、机械2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陕西省省属高校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率先突破;新增1个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填补了我校理学门类博士点空白。新增艺术、法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日趋合理。二是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材料学院孙学良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兴锜教授进入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香江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各1人。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荣获全国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三秦工匠”、陕西省“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各1人。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第三届陕西省本科高校工程训练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获奖人数和等级位居在陕高校第一。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一是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罗兴锜教授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校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1项,获奖数量位居在陕高校第二。科研经费首次突破4亿元,获批国家科学基金106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经费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再创佳绩,签订产学研协议46份,申请知识产权1914件、授权知识产权1182件,在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为省属高校唯一院校。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汉济渭重大水利工程。发起成立陕西省智慧建造研究院,与国家电投集团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共建“黄河光伏发电与生态研究中心”,与省发改委共建“品牌和高质量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园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推出助力秦创原“1349”工作方案,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学校23个产业化项目获投资近5000万元。

(八)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绩优异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以“知行榜样”为核心文化品牌的“知行育人工程”体系和以“易班”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网络思政立体化矩阵更加成熟。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持续加强,学业成绩整体提升明显。圆满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5%,位居在陕公办本科院校前列。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在全省各类心理健康竞赛和评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评选文明宿舍800间、标兵宿舍30间。征兵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线专职辅导员、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配齐配强,在陕西省第八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金4银2铜,获奖数量位居在陕高校第四、省属高校第一,实现历史突破。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获金奖2项。三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成绩突出,遴选千余名师生志愿者和演员助力全运盛会,学校荣获“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支持单位”“志愿服务先进单位”;获评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省级示范学校”等荣誉。

(九)综合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深化财务、审计、资产与招标管理改革与创新,学校财务收支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审计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总收入14.08亿元、支出13.31亿元。加强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工作,全年受理设备及服务类采购项目申请673项、工程类招标项目40项,出租出借用房清查整改专项工作和办公用房清理整改专项工作顺利完成。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各类门面房招租管理工作持续改善,曲江三期商铺开发经营稳步推进。理工晶科股权实现脱钩剥离。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服务平台正式建成,OA办公自动化系统持续优化。投入9000万元维修升级宿舍、食堂等项目30多个,校园基础建设不断提升。顺利完成电子数据库、各类图书、文献、报纸采购以及学生档案接收工作。高质量完成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校友工作进一步理顺,“反哺”效能充分释放。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培训学院、高科学院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十)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金花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多层住宅楼加建电梯项目扎实推进,综合住宅楼一期项目基础与主体工程通过验收,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曲江三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子校、幼儿园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新建幼儿园基本竣工,附中荣获陕西省素质教育“316工程”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物业工作改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就医用药、健康体检等各项服务工作水平显著提升。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校园环境持续改善,安全屏障更加坚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部门以及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想认识不足、推动力度不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还比较薄弱,“五育并举”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军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领先的学科不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职员工思想上求平稳,工作中靠经验、吃老本,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有待加强;办学经费来源单一,资金资源相对不足,等等。我们要勇于正视这些问题和困难,敢于接受挑战,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继续向前迈进。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及“十四五”规划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蓝图,而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提质增效奋进”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对标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要心怀“国之大者”,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严格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要求,落细落实开展巡视问题整改。要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要认真抓好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贯彻执行,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建“双创”建设成果应用,推动党建业务深入融合,强化党建促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发挥。

——要加快推进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干部库动态管理机制,推荐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要用实用好“三项机制”,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统筹做好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工作,汇聚形成广大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提高媒体平台信息发布质量和水平,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要巩固文明校园创建成效,持续深化建设成果。要用好各级各类宣传阵地,推动媒体融合,讲好西理工故事。

——要夯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要全力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要认真落实“双百工程”,做好消费帮扶,扎实开展“两联一包”帮扶村乡村振兴。

(二)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持续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学校事业发展活力。要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做好“三定”工作,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强化协同配合作用发挥,持续提升治理水平。要高标准落实“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要完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要围绕一流建设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加强资源利用和仪器共享,推动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要健全完善新形势下学术治理体系,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深入推进教授治学。要加强对二级单位的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要想方设法拓展办学空间,优化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

——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以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绩效分配方案。要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完善教师退出调整机制。要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克服“五唯”倾向。要推进人事制度管理规范化,落实人事管理高效化。要坚持以激励为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等级,规范考核流程,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事业发展。

(三)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加快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要用好网络思政抓手,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品牌。要深入推进学生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本科生荣誉评价体系,探索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

——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职称评审办法》,力争实现优秀辅导员和职业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取得新突破。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聘任考核管理,激发工作活力。要强化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要突出思政课专任教师作用发挥,强化全体教师德育意识培养。

——要加快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要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要加快筹建未来技术学院,申报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这里顺便给大家通报一下,铜川科学城因为政策原因,项目已经终止实施。要大力培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体现学科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教材。要持续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和维护。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抓好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

——要认真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加强基础学科建设。要完善研究生招生政策,加强招生宣传,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做好首届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工作。要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大力提高研究生论文整体水平,力争获评省级优秀博士论文3~5篇。

(四)加强一流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要全力推进学科建设落地实施,进一步优化建设经费分配方案,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学科建设发展激励机制。要尽快修订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并完成换届,优化梯队建设结构。要扎实做好陕西省第二轮“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遴选推荐工作。要系统分析即将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学科建设目标以及相应工作方案。

——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引进和培养质量。要优化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筹备召开人才工作会,制定实施人才工作计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项目,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要积极组织申报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力争年内培育或引进领军人才1~2人,骨干人才2~4人。要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加大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及出国访学力度。

——要着力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动力,大力推进“有重点科研”,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统筹,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以及杰青、优青等“国字头”项目的持续突破,推动科研经费总量持续增长。要认真做好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以及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和评审跟踪工作,争取重大标志性成果再获突破。

——要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全年申请发明专利600件以上,知识产权转让、许可110件以上。要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机制,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西安理工大学秦创原创新创业基地。要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以项目为牵引,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陕西的贡献度。

(五)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国内国际合作成效

——要用好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维度和深度。要落实“一院一策”工作机制,构建以学科内生驱动力为核心的国际化工作机制。要完善国际工学院学生培养体系建设,做好共课教师培训、引进课程建设及外籍教师管理。

——要推进部省共建协议内容落地落实。要加强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协同建设以及校友企业联盟建设。要积极筹备校友合作与发展论坛、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会议,大力拓展办学资源。

(六)强化服务保障,夯实学校事业发展基础

——要加强统筹谋划,持续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要加强财务工作顶层设计,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加强学校财务风险管控,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要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资源建设。要持续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要加强图书情报和档案工作,完善图书馆智慧软硬件建设,打造特色资源平台。

——要大力加强服务系统骨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要强化师生健康医疗保障,完成校医院环境和功能改造提升,抓好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加快完成金花家属区综合住宅楼项目一期和曲江三期公寓竣工交付使用,推进金花家属区综合住宅楼项目二期建设以及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提升改造工作。要认真做好房屋、车库分配以及已建工程验收等工作。要扎实推进理工大厦食宿分离工作。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子校和幼儿园办学水平。

——要切实做好稳定安全工作,强化校园门禁、交通、消防、治安、公共卫生、实验室、用水用气用电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校园”评估认定工作。要加强学校稳定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风险预防体系,做好应急处突演练和值班工作。

(七)筑牢校园防线,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水平。要及时调整完善学校防控预案,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科学优化校园管控方式,稳定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志们,以上就是2022年学校要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一会儿刘德安书记还要就全年工作开展进行强调、提出要求,大家务必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大家都是学校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家推动工作的力度大不大、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对学校事业发展能否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今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同志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履职能力,勇于担当尽责,奋力开拓进取,确保今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昂扬斗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以只争朝夕、发奋图强的不懈拼搏,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党建引领 提质增效奋进 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党委书记刘德安在2022年学校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2年学校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对标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刚才,刘云贺同志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21年学校工作,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我们以“内涵质量提升”为主题,大力推动改革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发展任务,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校领导班子配齐建强,领航学校发展凝聚起新的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暖心聚力,取得显著成效,300余项实事件件落地,建立13项改作风机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校上下连续作战,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医护队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通过各种方式捐款捐物,共克时艰,校园内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以省委巡视为契机,坚持立行立改、真改实改,高质量推动学校工作取得新进展,“十四五”开局良好。多个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入选杰青1人、万人计划2人,新增土木水利、机械 2 个工程博士和数学博士授权点,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大赛金奖各1项、工训大赛金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思政金微课4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项。获批国家科学基金106项,其中重大仪器2项、重点4项,科研经费突破4亿元。深度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3个项目获投资近5000万元。投入9000万元维修升级宿舍食堂等项目30多个、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项目22个、建成282间智慧教室。推进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呈现新气象,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助力全运盛会,获“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支持单位”“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一心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学校事业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奋斗在各自工作学习岗位上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师生员工的期望还有差距;推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力度还不足、成效还不够大;办学经费紧张、用地不足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别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推动解决师生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还不深入,等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学校党委通盘考虑、科学谋划,根据上级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理出了年度8项重点攻坚任务:一是扎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三是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加快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瞄准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科研创新、人才育引等关键领域,大力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六是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七是巩固深化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创建成效,共同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八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来,大家要将这8项工作纳入重点考虑,结合各自实际,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总体部署,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抓学习强思想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一是扎实做好思想宣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凝心聚力。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大力营造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深悟透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深悟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学深悟透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学深悟透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深悟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统揽全局、谋划工作,自觉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表率,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表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学校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深刻把握“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更加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领导的内在必然要求。全校上下要组织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两个确立”,要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结合起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将“两个确立”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仰,发自内心拥戴核心、毫不动摇信赖核心、始终不渝忠诚核心、坚定不移维护核心,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全面深刻的历史自信、理论自觉、政治意识、性质宗旨、革命精神、时代责任教育,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取得显著成效。前几天,学校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并对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在会上强调,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要增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指导工作的新动力,进一步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大家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持续提升育人本领、培养时代新人。要进一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健全完善“我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更加用心用情、想方设法地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为开创崭新事业凝聚更广泛力量。

二、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抓党建强引领

巡视整改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深入推进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抓好巡视问题整改,把巡视整改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新成效。

一是提高巡视整改政治觉悟,做好“后半篇文章”。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去年秋季学期,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学校党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政治巡视。此次巡视聚焦学校党组织职责使命和核心职能,围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展了全面政治体检。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巡视组将向学校党委反馈巡视情况。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巡视整改是“四个意识”的试金石,把落实巡视问题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决摒弃“过关思想”,始终站在对党忠诚的高度,以更高标准、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持续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扛起巡视整改重大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要对照巡视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专题研究每个问题的整改措施,主动“对号入座”。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条条有整改。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突出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巡视整改,聚焦合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成果运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巡视工作成效关键体现在成果运用上,我们要用好、用足巡视成果,在动真格、见实效上下功夫,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把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各类阵地管理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持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严肃执纪问责,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巡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要持续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战团体队伍建设,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以开展庆祝建团100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作用,持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大力加强离退休和关工委工作,进一步发挥老同志重要作用。要夯实政治责任,聚焦“五个振兴”, 进一步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和成效。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巡视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要深刻认识省委巡视的重大意义,把落实巡视整改作为担当尽责、推动改革、转变作风、净化生态的良好契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做到补短板、强攻坚、抓实效,把管党治党责任更加有力地落到实处。要把巡视整改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立整改落实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努力解决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相符的各类问题。要坚守政治巡察定位,深入推进校内巡察工作,强化巡察结果运用。全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教育提醒抓在日常、做在前面,主动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将严的主基调长期保持下去,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做到工作初心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工作成效不降,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受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学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三、以提质增效奋进为主题,抓落实重实干

2022年,学校确定的工作主题是“提质增效奋进”,就是要在去年“内涵质量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全校上下的踔厉奋发、真抓实干,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今年,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学校的考核方式也有新的变化,将学校工作细化为9大类、61项具体指标,逐项赋分对照检查。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项工作到底做得好不好,每一个指标能拿多少分,都是要用实打实的成绩和分值来说话的,完成了就能拿分,没完成就拿不到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对我们学校来说是很有利的,因为去年我们在内涵质量上狠下功夫,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和历史性突破,这是我们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出来的。从今年起,我们学校的工作以及年底的考核,也要对标上级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指标化管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实做细,简单说就是要“刀下见菜”,各项工作都要见行动、见落实、见实效,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说话。

一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事关学校发展大局、事关师生切身利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协同作用,确保改革成效。今年,我们要紧扣内涵建设,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考核和绩效分配办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实施资源有效利用、金花家属区和曲江三期物业管理等改革措施。要高标准落实“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的有效衔接。要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大力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同时,要发挥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各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各学院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进一步激发校院两级办学活力,切实发挥教师、行政、管理、实验等各类人员作用,聚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准确把握“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充分调动发挥部门和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在着力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构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聚焦部门协同,推动育人与课堂教学、团学活动、服务保障、社会实践等全方位融合。要狠抓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打造工作品牌,探索“五育并举”工作路径,着力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追求“五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三是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紧紧抓住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科研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这几个重点,助推学校加快发展,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始终紧盯一流目标抓建设。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虽然这一轮“双一流”名单当中没有我们,但过去五年我们紧盯“双一流”建设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家一定不要灰心。新一轮建设名单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旨在通过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引导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这对于我们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有利契机,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下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马上也要公布了,我们每个部门、每个学院、每个学科、每位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系统分析,以补足短板弱项、力争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好成绩、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为目标,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去审视,找准各自学科发展定位,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做优做强优势特色学科,真正发挥学科在教学科研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一流学科建设成效带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在招生就业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持续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扩大学校声誉和影响力。要持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深化就业质量提升工程,精准就业帮扶,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全力保障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在科研创新方面,要以高质量科研创新创造成果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标志性成果产出,持续跟进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力争今年在国家级奖项上取得新成果。要主动对接国家和陕西重大发展战略,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和陕西重大需求方面主动担当、勇于作为,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持续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动力,大力推进“有重点科研”,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持续激发人才活力,优化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制度体系。此外,还要下大力气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把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促进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切实做好学校人才工作。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贯通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聚焦制约人才工作的瓶颈问题,着力破解共性问题,切实找到提升人才工作的具体路径。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共享模式,着力构建破“五唯”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要立足“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加强基础研究,科学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严格人才规划执行落实,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扎实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和指标完成情况总结分析。要继续推进作风建设,做好管理服务,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对人才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待遇上激励、情感上贴近,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同时,我们还要持续深化省部共建,进一步加强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协同建设,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合作质量,并积极组织开展校友走访,大力拓展办学资源,取得更多支持。

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领导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事业发展离不开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既要抓紧抓实、毫不放松,又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今年,我们要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狠下功夫,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不懈奋斗。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突出政治标准,鲜明选人用人导向,用好用实“三项机制”,加快推进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分级分类开展干部专题培训,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不断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要突出监督管理,做实做细日常管理监督,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长效化,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四、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底线,抓安全保稳定

今年国家大事多、要事多、任务重,特别是上半年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全校上下要务必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和面临风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国内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的特点,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夯实工作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调整完善防控预案,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多措并举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负责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不断科学优化校园管控方式,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持续巩固深化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成效。去年以来,学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师生文明素养教育,校园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校园和谐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校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品质校园建设不断提升。今年我们要继续巩固建设成效,积极做好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创建迎检验收工作,确保文明校园创建成功。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内外兼治,整建结合,完善制度,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创建活动,进一步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是全力做好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全体校领导要带头把稳定安全工作“包干制”落到实处,督促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稳定安全工作,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具体、任务到人。要严格落实稳定安全“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和规范日常管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扎实做好各级值班工作,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抓好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扎实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加强关键领域和重点人群的监管,强化校园网络安全和校内舆论阵地管理,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大局。

同志们,百舸争流奋者先,千帆竟发勇者胜。今年学校工作的各项目标已经明确,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心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守正创新,在紧扣时代脉搏中勇毅前行,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步调一致向前进,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夯实基础焕活力 我是党员我先行 ——全国首批党建“双创”样板支部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建“双创”典型经验

一、支部特点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是特色 鲜明的高校“三高”教师党支部,共有教工党员 41 名,其中,预 备党员 1 名,45 岁以下的党员 33 名占 80.5%,具有博士学位的党 员 30 名占 73.2%,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 21 名占 51.2%,年轻党员 比例高,高学历党员比例高,高级职称党员比例高。 支部所在系共有教工 63 人,在读学生近 1800 人,教学任务 繁重;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任务紧迫;新引 进的青年教师亟需思想引领和业务帮扶。以高质量党建为构建高 水平育人体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师生进步,形成争先氛围,更加促进教学、科研、服务、育人显成效是支部党建“双创”工作的核心。

二、具体做法

1.支部做到 5 有,夯实基础焕活力

支部工作有制度:建立健全支部工作制度,明确支委工作职 责,制定党员量化考评方法和支部年度教育学习计划,学习内容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线,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具体内容,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理论学习有收获: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设立了图书角,推进 “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态化,采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干部讲党课,支部党员领学、交流分享等多种方式,结合网络平台提升学习效果。

特色活动有聚力:支部围绕“爱国、爱党、爱校、爱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员政治生日会、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参观校史馆、重温教师誓词、红色观影、读书分享会、歌唱祖国等系列活动,增强支部党员的家国、家校情怀。

围绕中心有抓手:找准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开展“落实立 德树人,强化专业思政”“名师引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等系列活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促师资水平提升;引领科研攻关,促学科内涵提升;加强专业思政,促专业质量提升,做好学生引路帮扶,促育人成效提升。

服务师生有质量:打造“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多想师生所 想,多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开展“党建带团建,青春担使命”主题团日活动、“笃学力行、传承学风”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 自强自律;拓展党建工作载体,宣传建设成效,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2.党员做到 5 行,彰显党员风采

课程思政我先行:对党员和教师提出“三高三度”的要求, 教育引导党员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的表率,开展“百年党史 我来讲”“教书育人担使命,课程思政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分享活动,由党员带头实践课程思政,做好学生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科研育人我先行:开展“学史力行勇创新、科研育人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带头开展科技攻关,承担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念贯 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和成果运用的全过程,培养师 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

引路帮扶我先行:开展“师者匠心、精进同行”“学史力行、 精进教学”等系列活动,提升全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打造站位高、情怀深、业务精、思维新的育人队伍;开展“师言师语,春风化雨”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志愿服务我先行:开展“学习身边榜样,践行初心使命”“传承好家风——育人、育儿、育己”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注重发现挖掘身边典型,提炼宣传典型事迹;疫情期间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为研考助力、为社区防控奉献、为全系“停课不停学”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云端呵护;支部关爱退休教师,守护师生健康,形成了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深厚氛围。

开拓创新我先行:支部制定了学生价值引领指导性文件,把 育人目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开展学生成长全过程价值观指导,建立“认知教育+养成教育+专业教育+生涯教育”分阶段递进式教育培养体系;党员带头投身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革发展, 开展了“支部党员说——在线教学分享”活动,建成了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等优质资源,探索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改革。

三、工作成效

1.党建促师资水平提升:支部党员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 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科技新星、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青年科技 新星、科研先进个人、本科教学优秀奖、优秀本科生导师、科技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

2.党建促学科内涵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评 B+等级,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4 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1 项;获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自然科学基金 18 项、省部级项目 7 项、西安市科技局重大项目 1 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 200 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 4000 余万元;发表本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 120 余篇,申请专利 120 项,授权专利 57 项。

 3.党建促专业质量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国家优秀教材建设奖、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完成 2 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 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 门本科课程入选校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2 次获得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电信专业生产实习队被评为校优秀生产实习队;专业成功承办 4 次全国自动化教指委教学研讨会议。

4.党建促育人成效提升:支部党员 8 人被评为校优秀本科生导师,38 人获本科生导师单项奖励;4 人被评为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中优秀指导教师,24 人被评为陕西省自动化本科毕设优秀论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10 人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近 3 年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达 300 余人次; 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 90%,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四、工作启示

支部把党建工作转化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牵 引,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发挥党员引领和传 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开拓创新。通过开展好支部工作,组织 好党员教育,创新好支部活动,推动好教学科研,使党建工作有 依据、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充分落实了教育、管理、监督 党员有力,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有力,实现基层党建与 中心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传承“孺子牛”精神 以德施教育新人——陕西省首批党建“双创”样板支部水利水电学院 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典型经验

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校、院两级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历经不断探索,成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工党支部。

支部于 2018 年 7 月成功获批陕西高校首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样板支部,按照样板支部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支部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宗旨,以“抓制度、聚精神、强基础、筑堡垒”为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七个有力”,将党建工作落实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充分激发党支部“细胞”活力,做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凝聚价值共识

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 行)》加强支部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坚持“两学一做”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党员教育。结合支部实际,落实并细化了学校、学院相关制度,相继制定了《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所党支部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实施方案》《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所党支部党员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实施方案》《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所党支部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党建促思想提升、全面育人、业务能力和个人成长的工作格局。支部建立党内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机融合的学习框架,以定期政治理论学习为契机,将学科发展和党建主题充分结合,在明确教学科研任务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凝聚支部团队的“精气神”, 提高支部党员对肩负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

二、发挥师表典范,涵育支部精神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2018 年 3 月 20 日上午,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牛争鸣教授在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下最挚爱的工作,坚持给本科生上完课,回到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 61 岁。牛争鸣同志作为一名有着 40 多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对教学倾注了所有热情,对学生倾注了所有心血,他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他把所有热忱和才华奉献给了学校,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教育科研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他是把教书和育人两者做到最佳结合的典范。为了扩大这一标杆人物的示范辐射效应,支部党员通过采访牛争鸣教授平日指导过的师生和科研合作伙伴等充实素材,提炼、挖掘精神内核,整理制作牛争鸣教授事迹宣传资料,以组织生活、 党日活动、分享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支持下,支部党员自发成立宣讲团,主动承担宣讲任务,引导师生向身边的师德典范学习。宣讲团先后在校内外开展宣讲 7 场,让师生学习有方向、看齐有标杆,在“活”起来的精神感召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全省高教系统引起强烈反响。通过正面多角度学习和侧面多维度浸润,青年教师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价值认同,并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自觉践行。 2019 年支部书记张巧玲、宣传委员王雯、党员郭梦京晋升副教授, 张巧玲荣获校 2018 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侯精明教授受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

三、“学做帮带”引领,提升支部建设

创建以来,党支部在精学深学基础上,坚持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引导支部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一是精学深学,持续开展党员教育系列活动。先后组织支部委员赴渭南蒲阳村党建教育基地学习,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学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主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习牛争鸣教 授先进事迹活动等,做到党员教育全覆盖。支部教育党员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和提升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中。二是用牛争鸣教授等典型事例,感召青年学者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教师荣誉感的升华;严格要求党员教师主动参加基金申报研讨会, 带头做好基金申报工作;发动支部优秀党员教师现身说法,发挥示范作用,从思想源头,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对科研的热爱和紧迫感,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三是编写了支部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与校办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互联共建”推动基层党建“互助共赢”,为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建设提供样板典范。 四是建成水力学所教工支部党员之家,使支部活动有场地,党员学习有场所;利用活动阵地开展微党课或研讨会,明确“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五是学做结合,助力教育扶贫。支部书记张巧玲、党员魏炳乾及侯精明教授等先后赴略阳县白雀寺小学捐助文具,为略阳县水利局职工作水利技术报告,进行交流座谈,开展科技帮扶。

四、筑牢战斗堡垒,驱动业务提升

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水利水电学院中心工作,助推支部各项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在教学工作上,支部积极鼓励党员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发挥中流砥柱和榜样作用。水力学所承担全院的《水力学》专业基础课,支部教工党员坚持“以本为本”,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课程方法改革,支委带头打造《水力学》“金课”,搭建全面知识架构,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毕业生得到就业单位广泛好评,助推了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全国一流本科专业。支部书记张巧玲、宣传委员王雯分别获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纪检委员杨振东 2019 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全国一等奖,多名党员获相关表彰奖励。支部对本科生开展准研究生模式培养,支部在其中既起到顶层设计作用,也切实将新教学理念落到具体工作中,有效激发了 支部党员战斗力,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科学研究上,支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支部的带动引领作用。如 2021 年,科研到款 1050 万元,人均 47.7 万 元;发表高水平 SCI 学术期刊论文 12 篇;获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2022 年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

在育人成效上,与学生支部共同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教书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如 2021年,指导学生发表 SCI 学术论文 10 余篇,水力学所硕士 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3 人。毕业研究生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所教工党支部自党建“双创”建设以来,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积极为学校和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印包学院党建学习资料第十五期 下一条: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关闭 /   / 打印 /

©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印刷工程系  版权所有
地       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邮       编:710048
技术支持:新势力网络